澳门威尼克斯人华为营销强大的秘密:MCR-做好全方位客户关系(3)在前面章节里,我们讲了华为营销“加速飞轮模式”的第一个飞轮构件:客户导向的营销“厚组织”建设和运作,接下来我们讲一讲第二个飞轮构件:做好全方位客户关系(也称立体客户关系)。
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: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只有一个—活下去,活下去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。我们说“王不过项(注:项羽)、将不过李(注:李元霸)”,可是如果你很短命,再英勇又有什么意义呢?所以任正非说:“一个人再没本事也可以活60岁,但企业如果没能力,可能连6天也活不下去。活下去,永远是硬道理。”
那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呢?华为近二十万员工,每人的平均年薪酬在70万左右,每天光薪酬就要支付给员工近4亿,任正非曾经说过,“华为公司是没有钱的,只有客户才愿意给我们掏钱”。华为是一个没有特别背景的企业,不可能靠什么主管机构拨款,要想活下去,唯一的出路是从客户口袋里掏钱。所以华为成立以来的30多年里,从来都是心无旁骛,只想着怎么从能从客户口袋里拿到钱(笑)。
从客户口袋里拿钱,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对于很多国家来说,华为的目标客户—即电信运营商,一般也就是2-3家,比如中国的长期以来就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三家,当然后面又给广电发了张牌照。这是因为通信和信息服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,大到上升到,小到可以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,加上好的适合通信的频谱有限,所以各国都不会大量发放许可牌照。但是供应商有多少呢?全世界少说也有十几家,往前十几年那都是几十家。世界电信供应商市场又是非常开放、非常标准化的市场,这么多供应商,都想从2-3家客户口袋里掏钱,客户于是把口袋里的钱捂得更紧了,要看看谁最符合我的需求,谁的产品、方案和服务让我最满意,我才可能把钱掏给它。
我们反过来再看看,客户的钱又来自哪里呢?虽然很多客户是国有企业,但是这些客户也都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客户,因为在它们本土市场上,还要面临很多世界级跨国运营商如Vodafone(沃达丰)、Telefonica(西班牙电信)之类的竞争,它们不可能长久享受国家政策保护,最终还是要靠它们从消费者市场上、也即它们的客户口袋里掏钱,我们普通消费者掏钱更谨慎了,要看谁的网络质量好覆盖广、资费套餐划算、服务便捷友好,而这些只能借助华为这些供应商提供的网络和产品来实现。所以,归根结底,还是要看电信运营商对华为这些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。
所以,华为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关系—即客户关系,其本质遵循价值“等价交换”原则,客户感觉它获得的产品和服务,比它付给华为的钱要划算,客户就主观上感觉满意了,就愿意继续给华为付钱;反之,如果它觉得它得到的回报,比它付出的要少,客户就觉得不太满意,就会考虑后续还要不要和华为合作的问题。这些电信运营商也越来越精明,加上有段时间中兴和华为竞争激烈,双方在后进入的市场又有意识的引导,客户在采购策略上慢慢学会了实行“1+1”,即1家西方设备供应商(如爱立信或诺西),1家中国设备供应商(即中兴或者华为),用剩下的那家中国设备供应商来做“备胎”,以便必要时施压进入其供应网络的中国厂家。
至此,我们明白了,华为和电信运营商之间,只要维护好这个“等价交换”,即客户关系,华为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客户口袋里领钱,就能持续的活下去。
任正非应该是最早领略到这个“等价交换”原理的企业家,他很早就提出“客户关系是第一生产力”,“什么是核心竞争力?客户选择我而不选择你,这就是核心竞争力”。可是怎么做好这个客户关系呢?华为当时认识是比较浅显的,也没有搞明白。按照Gartner的说法,“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商业策略,它按照客户的细分有效地组织企业资源,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行为以及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,并以此为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、收入以及客户满意度。”对照这个定义来说,华为当时做客户关系还是更偏重营销技巧,通过公关手段把核心决策人搞定,至于方面基本不涉及。
到了2007年左右,当时华为胡厚崑是整个营销销售与服务体系的负责人,彼时华为已经开始规模突破欧洲的跨国大T了,可是胡厚崑感觉到,华为的营销还是传统的打法,有比较强的营销技巧,偏重核心客户公关,可是客户关系管理不成体系,这样下去是不行的,于是胡厚崑想进行营销变革,咨询公司对华为的营销体系进行了详细梳理,做了一个CRM的规划,给出了CRM相关的几十个能力模块。因为传统的CRM是一个大杂烩,什么都想包括,搞得重心并不突出,华为喜欢优先解决最主要矛盾,最后华为选了MCR、LTC和ITR三个,并于2008年CRM变革项目群正式立项。详见下图:
上图中的MCR就是华为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,也是公司17个(最早是13个)一级流程之一,作为LTC的使能流程存在。MCR的框架如下:
华为的MCR相比于传统CRM来说,虽然只是换了字母顺序,可是差异还是比较大的,传统的CRM功能虽较多,但是逻辑上没有华为的MCR更顺畅;而且和客户相关的功能分布比较零散,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体现,更重要的是,它没有把客户关系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,显然不适合华为这种一个国家只有2-3个目标客户的大B销售模式。传统的CRM框架如下:
第一个模块是客户的洞察,通过使用FOCUS方法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解读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就会了解到各个客户的实力、痛点、优劣势、机会点等;然后在洞察的基础上,进行客户的分类和选择,华为把客户分为S\A\B\C四种类型,其中S类战略客户和A类伙伴型客户是公司的价值客户,按照二八原则,它们几乎占据了全球电信运营商80%以上的收入,华为对它们的客户策略是系统规划、稳步突破、重点投入营销和产品线、交付服务资源,集中优势兵力,取得竞争格局的改变;而对于B类和C类客户,重点在于控制风险、收取适当利润,由于它们不是战略高地,不影响竞争格局,所以在资源投入上不放在优先地位。这样通过差异化的客户策略,华为就能把优先资源放在价值客户身上,攫取最丰厚的回报和最有利的市场格局,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
不要小看这第一个模块,它等于把华为的战略纵深一下子推到了客户的最前端,实现了和客户的战略对齐,这相当于在营销“航母”上加装了一个“远程探测雷达”,改变了华为以往的短视行为,而更偏重于在战略格局性的客户和市场上提前布局,这也是其后来能够甩开中兴的最主要的原因。
我由此想起了以前的一个故事,华为在某大T客户上,和爱立信交手过好多次,但是每每都是负多胜少,无论华为感觉自己的客户关系做的多么好,给客户的价格多么优惠。后来华为才了解到,原来爱立信有一个商业咨询部门,集中了一批资深的行业专家,专门和各个大客户进行“务虚”性的交流,介绍介绍世界大T如Vodafone在某地的业务规划和部署、新的盈利模式等等,好家伙,这个杀伤力太大了,这是在教客户怎么赚钱啊,可想而知,尽管爱立信一句话没和客户说你该如何如何建网、使用什么样的方案和产品带有什么样的功能,客户肯定下意识就会把这些东西写入战略规划和网络建设要求中去,这样一来,不用等客户发标,爱立信已经提前一两年准备了方案和产品,别人已经在前头做了一两年功课了,华为在即将发标才开始引导,如此焉能不败?不过华为一直把爱立信当作网络设备的学习标杆,亦步亦趋,很快也学会了把营销触角延伸到客户前端。
第二个模块是做客户的开发规划,华为各代表处系统部根据客户的战略规划,改变以往被动分析客户需求的状况,主动对客户的投资计划、业务运营现状、竞争地图等进行分析,挖掘机会点,并做好机会点的详细规划。
挖掘机会点有三种可能:第一个就是对客户的明确的投资计划进行分析。把客户的投资域进行分解,看看哪些投入设备和网络、哪些投入运营、哪些投入维护、哪些投入人力资源……等。这些投资域中,有些可能是华为无法参与的,因此需要在华为能够参与的那些领域中分析,比如网络设备澳门威尼克斯人官方网站、运维服务等,这些领域中华为就能全部参与吗?也未必,还要看客户基于项目的投资点PBIP(Project Based Investment Point),如果客户的某个6G网络的PBIP是2026年2月,而你的6G基站要到2026年8月才推出,那这项客户的投资你就无法分一杯羹,所以华为系统部还需要把每一个客户的PBIP和公司进行对标,这样才能真正找出自己能够参与的客户机会点。当然,华为是强销售导向的,如果某个重量级跨国大T的PBIP超前于产品线的路标规划,在市场的强烈施压下,产品线是可以优先调整资源投入的,以便在客户投资之前推出可商用的产品。
第二种可能是客户把某项业务写入了规划,但是并没有明确时间点,也就是PBIP不确定。这种情况下,就要挖掘客户写入的动机是什么,是一些预置资源不确定,比如频谱申请或牌照申请等,还是内部实施该业务尚未达成坚定信念等等。在了解了客户不明确的原因之后,华为可以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。比如如果是客户对业务开展前景或技术风险有疑虑,华为可以考虑适当时候在客户开展试验局,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孤岛网络,试验局一般都是价格很优惠的,因为它能享受到公司的战略补贴,但是华为也不是雷锋,试验局一般都明确提出要部署在客户的核心市场区域,有时还作为潜伏在竞争对手优势区域的“地雷”,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启动试验局转商用和扩容,一举改变竞争格局。
华为销售早期,为了“简单粗暴”的指导销售人员的工作,把所谓的“销售艺术”尽可能的转变为科学,总结出了“营销三板斧”的打法:即客户高层拜访、邀请客户到公司参观、考察公司样板点。试验局对客户和竞争对手的“杀伤力”虽都是巨大的,但是由于它也涉及到自身的战略投入和风险,因此是严格控制使用的。并没有写入广为世人熟知的华为“营销三板斧”。
第三种可能就是客户的战略规划中没有某项业务、也没有相关的行动计划。这时就需要华为经过引导来触发客户决定。有时也成为“造项目”或者引导项目,我看有的老师经常说两种意见,一种是客户需求是不可以引导的,客户是一个和尚,你非得引导他去买梳子,或者客户要的就是A,你不能换成B;还有一种说客户需求都是可以引导的,世界上没有引导不了的需求。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走了偏执,客户需求是可以引导的,但前提是你要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和市场,充分分析了客户的竞争对手,理解未来的行业和技术趋势澳门威尼克斯人官方网站。做到这三点,是可以有效的引导客户需求的。
对客户需求的认识深浅,往往会决定一个销售项目的成败,特别是在TO大B的行业里,客户关系绝不是“请客、吃饭、KTV”这么简单的事情,现在的客户有的对这些都避之不及,华为也基本上摆脱了早期的这个层次。
显性需求:这是客户组织需求和个体需求的集体体现澳门威尼克斯人官方网站,往往会由客户告诉你,或者体现在客户的招标书里。比如我曾经接到一个客户的招标邀请,客户要开展一个LTC的咨询项目,因为客户是一个国企,我明确的告诉对方我的担心:我们有很丰富的LTC咨询项目经验,也具有强大的专家团队,但是我们公司规模不大。客户对接人告诉我不用担心,招标书不会要求咨询公司的规模的。
组织的隐性需求:是那些客户尚未意识到、但是能够给客户带来很大组织利益的需求。比如很多客户想做咨询项目,往往看重公司的品牌和整体规模,以及和客户交流时派去的强大的咨询队伍,但是却忽略了对咨询项目的试点和落地辅导能力和投入,以及项目经理真正投入的时间。这些恰恰是咨询项目达成应有的效果的关键,却由于客户没有经验往往忽略了。
个体的隐形需求:这往往针对客户采购决策链角色而言,他们除了考虑前两类需求外,还会有自己的“小盘算”。这些“小盘算”包括成就感、受尊重/安全感、权力/利益等。比如我曾经成功的获取一个营销体系建设咨询项目,除了我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外,还在于客户对接人非常想日后转做咨询行业,对目前的公司没有安全感,我承诺ta日后随时可以加入我的咨询队伍,把ta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咨询专家。爱立信当年在中国市场,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段,为什么很多电信局客户不愿意选择中兴或者华为,就在于爱立信为客户提供的方案中,包括培训内容,而且培训的地点在爱立信全球总部,这对当年没有多少出过国的国人而言,是多么大的力啊,而且还可以携带妻子一起出国,反正羊毛出在公家身上。我们也曾经使用过类似手段,早期在非洲市场开发中,对很多重要的客户一把手或者主管官员,我们答应可以帮助其子女留学中国最好的大学,而且毕业后可以到公司全球就业,这样的奇招往往百发百中。
关注“牛总监企管咨询”并留言,可领取《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方和运作实践》(97页PPT版)一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